原來這首歌的原曲出自"My Grandfather's Clock",我所知的是由這兩個網:
1. 足跡
既然我是看這些網,就不能拾人牙慧,也不能扮知道很多。
但當我自己聽這首歌的各個版本時,仍然有說話想說。
大部分有歌詞的版本都會保留同一句:「Tick, tock, tick, tock.」。
即使大家的意思已經完全不一樣,也會有同樣的一句。
没有這句的也會由樂器扮鐘的tick tock聲。
十年約會的詞已經賦予了這首歌新的意義,香港人聽到這首歌首先會想起的是友情吧。
台灣也有<<李聖傑-古老的大鐘>>的版本,好似好多有意境的詞,
但整首歌來看就看不明白想說什麼,想說鐘是傳遞愛?想說爺爺?我聽不明白。
到原版了,原版的歌詞有太多太多的版本。
先說比較代表性的版本,是Grandfather's clock by Hirai Ken。
十年約會的前奏也是直接跟Hirai Ken這個版本。
雖然是接近我想要的這首歌,但我仍然認為可以更加好。
平井堅-古老的大鐘 - 這是同一歌手和編曲的日文版。
平井堅 "大きな古時計 Grandfather's Clock" A Cappella - Cappella版本
這首歌的原詞在我眼中是不開心的詞。
但以下版本是好開心的唱法,是我不能理解的。
雖然我不能理解他為什麼可以如此開心唱這些詞,但我都很喜歡這個版本。
結他再加tick tock聲,老老的聲音。
或者我們不應該用中國人的思想去聽別人唱這首歌,他的唱法可能都反映了他的想法。
死一定是差嗎?
「他」活到九十歲,有一個鐘陪伴他過了一生。
用好輕鬆的音樂告訴你這個故事,從這個想法就開始明白他為什麼這樣唱。
還有其他我覺得不好聽的版本就不分享給大家了,特別是用電子音樂表達這首民歌是不能接受的。
還很多很多版本,最後跟大家分享一個我最喜歡的版本-GRANDFATHER'S CLOCK
這個版本是用管弦樂伴奏的,速度適中,歌者的唱法也是跟我的期望很接近的。
他好明顯是說一個故事,是一個關於這個鐘與爺爺的故事。
也是少數有唱這段歌詞:
「It rang an alarmIn the dead of the night,An alarm that for years had been dumb;
And we knew that his spirit
Was pluming for flight,
That his hour of departure had come.
Still the clock kept the time,
With a soft and muffled chime,
As we silently stood by his side.
But it stopped short
Never to go again,
When the old man died.」
我認為這首是最接近歌曲的原意。
如果將來聽到這個旋律,別人只想起友誼的時候,
你還能想起「My Grandfather's Clock」,豈不快哉?
認識這首歌加寫篇文章用了3小時,絕對值得!